黨的二十大對網絡強國建設作出一系列新論斷新部署新要求,夯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之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讓數字文明造福人民群眾,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命題。天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馳而不息推動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行動化、具體化、實踐化,聚焦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構建“數字天津”建設新格局。
把握“綱”,從夯基壘臺到積厚成勢,持續健全完善頂層設計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居首位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構建“數字天津”建設新格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統領網信工作全局,發揮好黨的領導這個“定海神針”的關鍵作用。
天津深刻把握信息革命的“時”與“勢”,建設完善“數字天津”的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把組織架構“統起來”作為發展之基。率先建立“三級確保、四級建設、多級完善”的網信工作體系,把握數據跨區域、跨部門、跨平臺的特性,整合全市35家信息服務機構組建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歸口天津市委網信辦管理,聚數據之“沙”成發展之“塔”,形成黨領導數字化發展的“一盤棋”工作格局。把政策法規“立起來”作為成事之要。加強首創性政策研究,出臺《天津市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實施《天津市加快數字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天津市數據安全管理辦法(暫行)》《天津市數據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法規,加快構建具有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推動大數據管理步入法治化軌道。
突出“管”,從扛穩重任到織密屏障,筑牢首都政治安全“護城河”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構建“數字天津”建設新格局,要堅持黨對數據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數據安全之盾守護國家安全。
天津站在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高度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建設完善“數字天津”的安全體系。用“一子落”帶動“滿盤活”。緊緊牽住“牛鼻子”,建立市區一體的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壓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將數據安全作為數字化發展的內在“基因”貫穿各方面全過程。用“責任感”托起“安全感”。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守護人民群眾安全,常態化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建立App信息聯審聯備長效機制,開通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投訴舉報平臺,為群眾安居樂業提供堅強保障。用“創新力”增強“防護力”。圍繞流動的數據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體系,編制數據安全信息備案、監督檢查和App評估監測等3個地方標準,建立首席數據官工作體系,推動各區各部門數據安全保障責任落實,成立全國首支網絡數據安全執法隊伍,上線天津市數據安全監管平臺,啃下“硬骨頭”,長出“硬鎧甲”。
賦能“治”,從輔助決策到驅動決策,助力城市高效能治理實現新提升
黨的二十大作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重大部署,城市之“治”關鍵在于治理之“智”,構建“數字天津”建設新格局,既要用好現代化科技手段實現城市發展的智能化,又要用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匠心、巧心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織就“數治”城市品牌。
天津以深化數據賦能推動治理模式變革、方式重塑、能力提升,建設完善“數字天津”的治理體系。構建“城市大腦”,邁出數據集成第一步。搭建“輕量化、集中化、共享化”的城市智能中樞,匯聚城市治理、惠企惠民等多源異構數據,從內部連通到部門打通,再到全市融通,為治理場景提供準確、全面、實時、可量化的數據支撐。精耕應用平臺,邁出輔助決策第二步。建成“津治通”平臺,整合全市25個部門超300類社會治理數據,讓數據穿針引線,精準觸達社情民意,輔助“街鎮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工作模式,累計辦結各類社會治理事件超1000萬起。打造場景示范,邁出驅動決策第三步。開展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多級聯動應用試點,匯聚市區兩級數據近7億條,完成交通運輸、社會保障等13類領域30余個風險模型建設,實現數據驅動治理,賦能全市近3萬名執法人員開展執法檢查20萬余次,走出基于數字化協同監管的新路徑。
立足“用”,從系統打造到效能發揮,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新期待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構建“數字天津”建設新格局,就要著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澤普遍,提升數字惠民能力,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廣泛更深入惠及全體人民。
天津加快構筑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新圖景,建設完善“數字天津”的服務體系。在辦事“快起來”中感受數字速度。推出“津心辦”平臺,實現1500余項政務和民生服務事項“指尖辦”。瞄準辦好群眾有感的“關鍵小事”,打通環節堵點,改造煩冗流程,推進23個“一件事”應用場景上線運行。在生活“美起來”中感受數字溫度。不因事煩而畏難,加緊推進69項“城市大腦”應用場景建設。其中“銀發智能服務”場景緊盯高齡獨居老人居家關懷,覆蓋全市近5萬戶重點關愛人員,處置告警事件超2萬起,入選全國首批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示范案例。在難題“解開來”中感受數字力度。著眼看病難,推動266家基層醫療機構開通“云藥房”,開具云處方近200萬單。著眼養老難,試點打造街道智慧助老指揮中心,探索“互聯網+養老”模式。著眼殘疾人出行難,推出“融暢”App導向標識系統,用電子地圖指示無障礙設施具體位置。推動構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
天津市信息資源統一開放可視化展示。聚力“建”,從激活引擎到百舸競進,塑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構建“數字天津”建設新格局,要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將數字技術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推動天津經濟加速回暖,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天津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聚焦事關長遠發展的重點領域,組織實施十項行動,積極釋放數字經濟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建設完善“數字天津”的發展體系,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始終位于全國前列。在厚植發展基礎上下功夫。建設高速泛在、云網融合、綠色低碳、智能感知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雙千兆”網絡率先完成部署,累計建成5G基站超5萬個。匯聚政務數據超100億條,共享3000億余條,開放1億余條。在激活發展新動能上做文章。開展“政企間”數據開放、“企企間”數據融通試點。設立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打通數據價值釋放“最后一公里”。依托京津冀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布局京津冀數據產業集群。加快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實踐探索,構筑數據流通便利化體系。在深化產業轉型上出實招。緊扣“一基地三區”定位,重點發展新智造、新貿易、新服務、新農業。加快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市上云工業企業超7000家。實施“四大重點工程、八項專項行動”推動商貿流通轉型。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提速數字鄉村建設。
春華秋實,“數字天津”創新實踐落地生根;征途如虹,網絡強國建設前程波瀾壯闊。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理解把握信息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網絡強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信息革命時代潮流與民族復興歷史進程的內在關系,埋頭苦干、奮勇前進,不斷優化“數字天津”建設實踐路徑,奮力譜寫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天津篇章”。